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势不可挡,出答畜牧养殖如何响应时代的人工人召唤?智能畜牧人才如何培养?
3月20日至23日,备受瞩目的时代第二届畜牧类专业智能化养殖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于华中农业大学盛大举行。此次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56所各大院校、畜牧科研机构的近200位领导、专家和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智能化养殖基地建设、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畜牧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为畜牧行业的智能化人才培养发展绘制新蓝图。
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现代猪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联合主办,智能化养殖实践基地建设联盟、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生猪)承办,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主要领导有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李向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人才工作部部长杨小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朱善元,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校长席磊,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校长李峰,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太安,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副校长张传师,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顺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田长永,广西农牧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蒋漓生,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赵彦鸿,广西梧州农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叶继炎,广西梧州农业学校副校长任智乾,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黄志秋,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高远飞,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人力资源总监李耀华,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CEO石广霄、副总裁李育林,南京莱医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芹。还有来自武汉轻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聊城大学、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丽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专家代表。
研讨会开幕式由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现代猪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刘兴斌主持。
智能化变革呼吁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模式势在必行
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现代猪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刘兴斌主持开幕式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致辞
在开幕式上,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致欢迎辞。他对来自祖国各地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支撑今天产业的发展,还要引领未来产业的发展。面对企业间的竞争,智能化智慧化的问题是绕不开的。我们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要深度融合。”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传师致辞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传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以“聚焦智能畜牧人才培养,共商智能养殖实践基地建设”为主题,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深入交流、共谋优势发展的平台,尤其是有幸汇聚在我国农业教育的璀璨明珠——华中农业大学,学习顶尖的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相信这将为畜牧类专业智能化养殖实践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养猪企业加速朝着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为畜牧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就是重中之重,全国各院校要形成共识,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智能化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
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CEO石广霄致辞
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CEO石广霄在致辞中指出:“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科学智能养殖在无人养殖场景下展现出的强大科技引领和创新能力。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人才是根基。”同时,他认为,技术突破的加速度,源自人才梯队的纵深度。
高校纷纷创新课程改革
解决畜牧人才培养典型问题
在主题报告分享现场,高校专家们就“人工智能背景下畜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如何提升畜牧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以及高校产交融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了热烈的头脑风暴。众多专家一致建议,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适时增加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分析、智能控制等相关前沿课程,并将这些课程与畜牧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构建起一套适应智能畜牧时代需求的复合型课程体系。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峰主持主题报告环节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校长、教授席磊主持专家报告环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小军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小军教授做了题为《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思与行》的主题报告,围绕新农业、新农科、新机遇、新专业、新挑战、新尝试六个方面展开。他介绍了该校的新尝试——开发仿真牧场教学系统赋能智牧教学。该系统设计精妙,会自动给出过去10天牧场发生的各种真实事件提示,学生分组分别扮演“繁育组、兽医组、饲养组、奶厅组、场长”等不同角色,高度还原牧场真实运营操作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切实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投身畜牧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华中农业大学刘小磊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物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常务副主任刘小磊教授做了题为《产教平台助力生猪育种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展示的探索》的报告,他介绍了平台建设背景、建设进展情况,并对平台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攻关、成果展示推广等方面做了重点分析。他在报告中还以“元宇宙教室——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为例,生动分享了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方法。以《动物解剖学》课程为例,学生借助元宇宙教室,可直观立体地全方位观看畜禽动物各组织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还能自由地对组织器官进行自主拆解和随意旋转观察,这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朱善元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朱善元以《新双高背景下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实践》为题做了报告,从“新双高”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政策指引、当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快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思路、江苏农牧学院推进产教融合的时间探索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享。他谈到,该校积极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等多元化人才培养平台,大力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班等多主体育人模式,不仅有力引领区域提供高品质畜禽产品,还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和产品研发,成功激活了“产教融合、科汇融合”的源动力,为畜牧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向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在产教融合方面也迈出新路子。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向红介绍称,该校推行“企业出题—院校揭榜—师生解题”,搭建“”三横四纵”产教融通生态圈,来满足新的人才需求。她以《破局·立新·赋能——科教融汇背景下现代畜牧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路径探索》为题做了专题报告,重点介绍了现代畜牧教育改革探索和标准筑基引领职教出海。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太安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太安提出,构建农教、农科、农企“三农”协同,平台实体化运行、资源共享化建设、人才定制化培养“三化”聚力的畜牧兽医专业群“三农三化”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畜牧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案。他以《紧扣高原特色,深化产教融合》为题做了专题报告,从紧扣行业需求“四相融”,精准定位高原特色畜牧兽医专业群;产教科推结合“五并举”,着力打造专业群建设的云农模式;聚焦“新质生产力”抓“五金”,扎根边疆创造专业群新未来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享。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田长永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田长永分享了该校与多家企业共同建立畜牧兽医专业群信息化发展创新联盟的成功经验。他指出,通过这一联盟,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服务能力。他以《“十位一体”凝合力,虚实结合育“农人”——现代牧业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题做了报告,介绍了基地建设概况、内容、成效与思考。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院长、教授李晖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院长、教授李晖分享了“田间作课堂、课程跟季节、任务跟环境”的场景化教学改革实践。该校通过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产教联合体,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实用型人才和技术支持,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人才培养之路。她以《民族地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为题做了专题报告,介绍了人才培养策略、产教融合实践、学院建设规划、发展成果与展望等重点内容。
广西农牧工程学校校长蒋漓生
广西农牧工程学校在智慧养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成绩卓著,该校建成了全国首个智慧养殖实践基地,成功成为智能化养殖教育领域的示范标杆;“该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5所院校规划建设智慧猪场,为推动行业整体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该校校长蒋漓生介绍称。他以《数智化猪场实训基地建设思考》为题做了报告,分享了该校在数字化升级,赋能实训能力;产教融合,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学界与业界牵手
合力共建产教融合平台
智能畜牧无疑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实践基地建设则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与会者参观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生猪)
在研讨会期间,与会者一同前往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生猪)进行实地观摩。该平台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智能养殖设备,涵盖科研猪舍、测定舍、隔离舍、营养和设备研发中心等8个功能板块,并精心建设了成果展厅与玻璃通道,用于全方位展示平台科技成果与开展教学参观活动。
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生猪)航拍图
华中农业大学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全做分享
与会嘉宾聆听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生猪)情况介绍
华中农业大学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全介绍称,平台的总目标是在未来3年为国家精心培养、培训一支规模达2000人的高水平生猪育种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队伍。围绕我国生猪育种产业链,平台精准布局六大攻关技术,致力于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猪种,为提升我国畜牧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高远飞
随着智能养猪的深入开展,现代化的养猪设施展现出新面貌。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高远飞对楼房养猪模式做了介绍。他表示,扬翔新型楼房猪场有若干项重大革新设计,其中通风量只有美式大平层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负压通风,风不乱窜,底层进风,顶层出风,集中除臭。
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副院长胡丽华介绍学院情况
“我们学院已与扬翔、影子科技、科前等4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有力助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副院长胡丽华介绍称。
实践基地如何建?
专家:引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
智能养殖实践基地建设意义深远。它是推动传统养殖向现代化、高效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在关于智能养殖实践基地建设的专项研讨会中,专家们分享了具体的做法。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赵彦鸿,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顺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书记罗亚东,丽江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学院院长杨丽萍,山东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党总支书记赵满达,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韩云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院长朱金凤等专家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张传师在主持研讨会的时候指出,基地建设应全面综合考虑基地的硬件设施配备、软件系统选型、数据安全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对接等多方面内容,为各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同类基地提供明确、切实可行的指导依据,从而有效避免重复探索和资源浪费,提升基地建设的整体效益与质量。
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育林
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育林认为:“当前,实践教学体系明显滞后于智慧养殖、大数据分析等新兴产业技术的实际需求,这直接导致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难以迅速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针对此,影子科技打造智能养殖实训基地,巧妙地将真实养猪环境模拟与先进教学模式相结合,为培养具备现代养猪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实训平台。
李育林进一步透露,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通过广泛走访135所本科、高职、中职院校及科研院所单位,并积极参与10场产教融合共同体会议、智慧畜牧教育研讨会,影子科技参与建设的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生猪)已于2024年年底顺利建设完成,目前该平台已全面具备现场实地交流与研讨的成熟条件。
智能畜牧业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传统畜牧养殖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范式,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资源利用,还极大提升了行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智能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与会嘉宾合影
撰文:杨智明
来源:南方农村报